2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由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心脏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电图监测、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等方式干预。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房室结功能异常,常见于冠心病患者。这类患者可能伴随胸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严重时需血运重建。
2、心肌炎:
病毒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可损伤传导系统,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常有发热、乏力前驱症状。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重症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3、药物影响:
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会抑制房室结传导。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心率减慢,及时停药或调整剂量后多可恢复。
4、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会改变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可能伴随肌无力、心律失常,需静脉补充或清除电解质恢复正常水平。
5、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房室结发育不良或老年退行性变会导致传导障碍。这类患者通常进展缓慢,严重传导阻滞需考虑永久起搏器植入。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深绿色蔬菜,限制高脂饮食。出现头晕、黑朦等脑供血不足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无症状者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传导阻滞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