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期间出现进食后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补充水分、服用止吐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呕吐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咽喉刺激、药物副作用、电解质失衡、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油腻、辛辣或过甜食物刺激胃肠。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能减少对胃黏膜的机械性刺激,适当添加山药、南瓜等富含黏蛋白的食材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2、少量多餐将每日进食量分为5-6次摄入,每次控制在50-100毫升液体或小半碗食物。进食时保持坐姿,餐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可采用婴儿辅食勺缓慢喂食,减少一次性胃容量负荷过重引发的呕吐反射。
3、补充水分呕吐后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次5-10毫升间隔10分钟喂服。可饮用生姜红糖水缓解胃部不适,或含服话梅等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脱水严重时可暂时用棉签蘸水湿润口腔黏膜。
4、服用止吐药物呕吐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或盐酸昂丹司琼片阻断呕吐中枢神经传导。胃肠型感冒可配合藿香正气胶囊化湿和中,但需注意儿童用药需选择颗粒剂型。所有药物使用前应确认无药物过敏史。
5、及时就医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性呕吐物时,需排除肠梗阻、脑膜炎等急症。婴幼儿出现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或成人伴随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时,应立即急诊处理并完善血电解质检查。
感冒期间胃肠功能较弱,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异味刺激,用温水袋热敷上腹部缓解痉挛。恢复期从藕粉、米汤等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过早摄入奶制品加重腹胀。若呕吐反复发作或伴随高热皮疹,需排查轮状病毒感染、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