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骨质增生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科学评估和规范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术后需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恢复。
1、感染风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为降低感染风险,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无感染病灶;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2、出血风险主要与手术部位血管丰富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有关。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纠正;术中采用精细操作,减少血管损伤;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时处理。
3、神经损伤风险多因手术部位邻近重要神经,操作不当可能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术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神经位置,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神经损伤;术后如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和治疗。
4、术后药物治疗是恢复的重要环节,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缓解疼痛,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常用方法包括热敷、超声波治疗、低频电疗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6、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关键,早期可进行轻度关节活动,逐渐增加强度,避免过度负重。训练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骨质增生手术虽有一定风险,但通过术前全面评估、术中规范操作和术后科学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并促进恢复。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定期复查,确保手术效果和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