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高血压的检查方法包括血压测量、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血压水平和潜在病因。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主要手段,血液检查可评估相关风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则用于排查继发性高血压。
1、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核心方法。诊室血压测量是最常用的方式,患者需在安静状态下坐位测量,通常间隔1-2分钟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可记录24小时血压变化,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家庭血压监测能反映日常血压水平,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连续7天取平均值。
2、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相关风险因素。血脂检测可了解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血糖检测可筛查糖尿病,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电解质检测可评估钠钾水平,尿酸检测有助于发现高尿酸血症。这些指标异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需针对性干预。
3、影像学检查用于排查继发性高血压。肾脏超声可评估肾脏形态和血流,排除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疾病。肾上腺CT或MRI可发现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高血压病因,指导针对性治疗。
4、其他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眼底检查等。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提示肾脏损害。眼底检查可评估视网膜血管病变程度,反映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颈动脉超声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影响,指导治疗决策。
高血压的检查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综合评估血压水平、风险因素和潜在病因,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定期检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和评估靶器官损害,对于长期随访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