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是腹腔内器官或组织通过腹壁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其中腹股沟疝最易发生嵌顿。嵌顿疝是指疝内容物无法回纳腹腔,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引发组织坏死,需紧急处理。
1、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发生与腹股沟管解剖结构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嵌顿风险较高,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无法回纳等症状。治疗可通过疝修补术,如无张力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疝修补术。
2、脐疝:脐疝多见于婴幼儿和肥胖人群,因脐环闭合不全或腹壁薄弱导致。嵌顿风险相对较低,但长期存在可能引发不适。治疗可通过手术修补,如脐疝修补术,术后需注意控制体重。
3、切口疝:切口疝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因切口愈合不良或腹壁薄弱引起。嵌顿风险中等,表现为术后切口处肿块突出。治疗可通过手术修复,如切口疝修补术,术后需避免剧烈活动。
4、股疝:股疝多见于女性,因股环解剖结构薄弱导致。嵌顿风险较高,表现为腹股沟下方肿块突出,伴有疼痛。治疗可通过股疝修补术,术后需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
5、白线疝:白线疝发生于腹壁正中线,因腹白线薄弱导致。嵌顿风险较低,表现为腹部正中线肿块突出。治疗可通过手术修补,如白线疝修补术,术后需注意饮食调节。
腹外疝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进行腹部肌肉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增强腹壁肌肉力量。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嵌顿疝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