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折13天后脚肿可能与血液循环不畅、静脉血栓、感染等因素有关。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淋巴回流受阻,长期制动也可能引发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和血管损伤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增加。骨折固定后肢体活动减少,肌肉泵作用减弱,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在骨折远端出现肿胀。这种肿胀通常在抬高患肢和适度活动后缓解。骨折后需要长期保持固定体位,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形成静脉血栓。血栓阻塞静脉后会出现远端肢体肿胀,可能伴有皮肤温度升高和疼痛。骨折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局部红肿热痛是典型表现,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骨折固定过紧可能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远端肢体肿胀。部分患者对石膏等固定材料过敏,也可能出现局部肿胀和皮肤瘙痒。
骨折后应定期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发现肿胀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可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静脉回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足趾主动活动,帮助肌肉泵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擅自调整外固定松紧度,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注意观察肿胀是否伴随皮肤颜色改变、温度升高或疼痛加剧,这些可能是静脉血栓或感染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