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手术可能对胃黏膜造成轻微损伤,但通常属于可控范围。胃息肉手术方式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操作过程中可能对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或局部热损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电切环套住息肉基底部进行切除,过程中高频电流可能对周围黏膜产生短暂热损伤,但正常黏膜修复能力较强,术后1-2周可自行修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需注射生理盐水抬举病灶后逐层剥离,对黏膜下层的分离可能造成局部微小创面,但术中会采用止血夹封闭创面,减少出血和继发损伤。这两种微创手术的黏膜损伤深度通常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会累及肌层,术后配合抑酸药物和保护黏膜药物可促进修复。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较深层的黏膜损伤,如操作过程中发生穿孔或大面积出血,需紧急内镜下缝合或外科手术干预。这种情况多见于基底较宽的息肉、操作技术不熟练或患者本身存在黏膜愈合障碍。术后出现持续腹痛、呕血或黑便时需警惕严重黏膜损伤可能。
术后应遵医嘱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制胃酸分泌,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黏膜保护剂。饮食上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1-3天,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期间出现呕血、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