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通常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具体选择需结合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眼底病变程度及全身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1、血糖控制:
术前需将空腹血糖稳定在8.3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毫摩尔/升。持续高血糖可能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延缓切口愈合,术后易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等并发症。建议术前3个月强化血糖监测,必要时在内分泌科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
2、眼底评估:
需通过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度非增殖期或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可能需先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否则术后视力改善可能不理想。合并黄斑水肿者建议先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3、术式选择:
超声乳化术适用于大多数核硬度在Ⅱ-Ⅲ级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的优势。对于合并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者,可考虑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严重后囊混浊病例可能需要联合后囊环形撕囊术。
4、人工晶状体:
优先选择疏水性丙烯酸材质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其生物相容性较好。合并视网膜病变者可考虑植入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患者可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但需评估视网膜状态是否支持。
5、术后管理:
术后需密切监测眼压、角膜水肿及前房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可能更明显,需延长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使用周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复查眼底,及时发现可能的黄斑水肿或视网膜病变进展。
糖尿病患者术后应保持低血糖指数饮食,每日主食量控制在200-250克,优先选择荞麦、燕麦等粗粮。适当食用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有助于保护视网膜。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45分钟,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严格戒烟并控制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建立完整的眼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