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直肠前列腺彩超可以辅助检查前列腺癌,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前列腺癌筛查方法主要有经直肠彩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核磁共振成像、穿刺活检、骨扫描。
1、经直肠彩超:
经直肠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对异常回声区域具有较高敏感性。典型前列腺癌在彩超下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血流信号丰富。但良性增生、炎症也可能呈现类似表现,特异性约60%-70%。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血液PSA检测是前列腺癌筛查的核心指标,当总PSA>10ng/ml或游离PSA/总PSA比值<0.15时需高度警惕。但前列腺炎、尿潴留、直肠指检后也可能导致PSA升高,需结合年龄特异性参考值判断。
3、核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MRI能更准确识别临床显著性癌灶,通过T2加权像、弥散加权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定位的敏感性达90%以上。PI-RADS评分≥4分的病灶建议进一步穿刺。
4、穿刺活检:
经会阴或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的系统穿刺是确诊金标准,通常需取12针以上组织。新型靶向穿刺技术可对MRI可疑区域重点取样,显著提高检出率并减少穿刺针数。
5、骨扫描检查:
锝-99m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扫描用于评估转移情况,当PSA>20ng/ml或Gleason评分≥8分时推荐进行。约90%前列腺癌骨转移表现为成骨性改变,多见于脊柱、骨盆和肋骨。
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PSA联合直肠指检筛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45岁。日常需控制红肉及乳制品摄入,增加番茄、西兰花等富含番茄红素、萝卜硫素的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久坐人群每小时应起身活动。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
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B超检查有一定检出率,但确诊需结合其他检查。B超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检出率较高,但对腹膜型或深部浸润型病灶可能漏诊。
1、典型囊肿表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B超下多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包块,囊壁较厚且内壁粗糙,囊内可见均匀点状低回声“磨玻璃样”特征。这类囊肿直径通常超过3厘米时检出率显著提升。
2、特殊位置局限:
B超对子宫直肠陷凹、骶韧带等深部病灶的识别率不足40%,尤其小于1厘米的病灶易漏诊。经阴道超声可提高子宫腺肌症的诊断率,但对膀胱、肠道表面的异位灶仍存在盲区。
3、动态观察价值:
定期B超复查可追踪囊肿变化,若发现囊肿在月经期增大、疼痛加重时,可辅助判断。但单纯B超表现不能区分巧克力囊肿与其他卵巢囊肿,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
4、影像学联合应用:
磁共振成像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度达90%以上,能清晰显示病灶与直肠、输尿管的解剖关系。腹腔镜仍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病灶并进行分期。
5、临床综合评估:
医生会结合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不孕等典型症状,配合妇科双合诊检查。血清CA125检测可作为辅助指标,但特异性较低,需排除卵巢肿瘤等疾病。
建议患者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段重复B超检查以提高检出率,疼痛明显者可尝试热敷缓解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日常饮食可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确诊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备孕女性需尽早进行生育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