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可以治疗部分耳鸣,但需根据具体病因决定。耳鸣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鼓室成形术、听神经瘤切除术、人工耳蜗植入术、血管减压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
鼓室成形术适用于中耳病变导致的传导性耳鸣,如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等。该手术通过修复中耳传音结构改善听力,术后耳鸣可能减轻或消失。术前需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防止耳道进水,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听神经瘤切除术针对听神经瘤引起的耳鸣,肿瘤压迫听神经会导致单侧进行性耳鸣伴听力下降。手术需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能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降低并发症风险。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眩晕或面瘫,需配合前庭康复训练。肿瘤完全切除后耳鸣症状通常明显缓解。
人工耳蜗植入术适用于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通过电刺激耳蜗神经替代受损毛细胞功能。术前需评估耳蜗发育状况及残余听力,术后需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在获得听觉信号输入后,大脑中枢对耳鸣信号的感知会被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血管减压术用于治疗血管压迫听神经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常见于椎基底动脉迂曲。手术在耳后开颅,用特氟龙垫片隔离血管与神经。术后需监测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有效病例的耳鸣响度可降低一半以上。该手术对非血管性耳鸣无效。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适合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耳鸣,通过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咽鼓管改善中耳通气。手术经鼻腔操作,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进行捏鼻鼓气训练维持咽鼓管通畅,多数患者耳闷胀感和耳鸣可同步缓解。
耳鸣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症,术前应完善耳镜检查、听力测试、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非器质性病变或病因不明的耳鸣不建议手术,可尝试声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非手术方式。术后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噪音刺激,规律作息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若术后耳鸣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查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