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等多器官病变,严重时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或消化道出血。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药物控制、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1、皮肤病变
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紫癜,即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的斑点,通常集中在四肢和臀部。这些斑点是由于小血管炎症导致血液渗漏到皮下组织所致。虽然皮肤病变通常不危及生命,但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治疗上,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缓解症状,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减轻炎症。
2、关节病变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这种症状通常在一到两周内自行缓解,但可能反复发作。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或萘普生可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同时,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有助于关节恢复。
3、胃肠道病变
过敏性紫癜可能累及胃肠道,导致腹痛、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可能引发肠套叠或肠穿孔,需紧急就医。治疗上,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必要时需禁食并静脉补液。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肾脏病变
肾脏受累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甚至发展为慢性肾病或肾功能衰竭。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方案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保护肾功能。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是必要的。
5、预防与管理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有关。预防上,应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过敏性紫癜的病变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降低疾病对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