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咳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环境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咳嗽、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建议家长观察咳嗽特点,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生理性因素婴幼儿呼吸道发育不完善,夜间平卧时分泌物易刺激气道引发咳嗽。这种咳嗽通常轻微无痰,日间活动时减轻。家长可适当抬高宝宝头部,保持卧室湿度,无须特殊处理。
2、环境刺激干燥空气、尘螨、二手烟等环境因素会导致气道黏膜干燥或过敏反应。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可能伴随打喷嚏。需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加湿器,定期清洗寝具,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
3、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喉炎等感染可引起夜间咳嗽加重,常伴发热、流涕。咳嗽声音低沉或呈犬吠样,可能影响睡眠。家长应监测体温,遵医嘱使用小儿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
4、过敏性咳嗽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慢性咳嗽,夜间和晨起明显,多为刺激性干咳。可能与尘螨、花粉或食物过敏有关。需进行过敏原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5、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多发生在进食后1-2小时。可能伴随吐奶、拒食。建议少量多餐喂养,餐后保持直立位,严重时需儿科评估是否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抑酸药物。
家长应注意记录咳嗽频率、声音特征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物。保持卧室空气清新,控制室温在24-26摄氏度,睡前1小时避免进食。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出现呼吸急促或口唇发绀,须立即就医。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6个月以上婴幼儿可适量饮用温水缓解咽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