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抑郁障碍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专业康复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抑郁障碍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20mg/天、舍曲林50mg/天、帕罗西汀20mg/天。
2、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失衡可能导致抑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如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如阿米替林25mg/天、氯米帕明25mg/天,心理治疗如人际心理治疗。
3、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压力、创伤经历、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引发抑郁。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治疗如心理动力学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4、慢性疾病: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的人群抑郁风险较高。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如苯乙肼15mg/天、反苯环丙胺10mg/天,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降压药、抗癫痫药等可能引发抑郁。治疗方法包括调整药物和药物治疗,调整药物如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药物治疗如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s如瑞波西汀4mg/天、安非他酮150mg/天。
抑郁障碍的护理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心理支持和专业康复。均衡饮食如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规律作息如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心理支持如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专业康复如参加康复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