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拔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破裂、凝血功能障碍、皮肤炎症、外伤性皮下出血等因素有关,轻微出血可通过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需就医排查血液疾病。
1、毛细血管破裂负压吸引导致表浅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点状出血。无须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即可,避免抓挠。
2、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牙龈出血、瘀斑等症状。需检测凝血功能,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K1、人凝血因子VIII等药物。
3、皮肤炎症湿疹或皮炎患者皮肤屏障脆弱,拔罐易出现渗血。需治疗原发病,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地塞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
4、外伤性皮下出血拔罐力度过大导致真皮层血管损伤,形成紫红色瘀斑。48小时内冷敷,后期热敷促进吸收,避免重复拔罐。
拔罐后出现血疱或持续渗血应立即停止操作,糖尿病患者、服用抗凝药物者慎用拔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