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川崎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改变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1、发热儿童川崎病通常以持续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发热时间超过5天,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期间患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表现。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惊厥,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并及时就医。
2、皮疹患儿在发热后2-3天可出现多形性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呈斑丘疹或荨麻疹样,无瘙痒感。皮疹通常在1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家长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3、结膜充血患儿双眼球结膜会出现明显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通常不伴有畏光流泪等症状。结膜充血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持续1-2周。家长需注意眼部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周,避免强光刺激。
4、口腔黏膜改变患儿口腔黏膜会出现充血,嘴唇干裂出血,舌乳头增生呈草莓舌表现。口腔症状多在发热后2-3天出现,可能影响进食。家长需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5、淋巴结肿大患儿颈部淋巴结常出现单侧肿大,直径超过1.5厘米,质地较硬,有触痛但表面皮肤无红肿。淋巴结肿大通常在发病初期出现,2-3周后逐渐消退。家长需避免按压肿大的淋巴结,观察其变化情况。
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泥、水果泥等。恢复期可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羹、鱼肉泥等优质蛋白。家长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