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白带异常通常表现为稀薄、灰白色或黄绿色分泌物,可能伴有异味或轻度外阴瘙痒。支原体性阴道炎的白带特点主要有分泌物量增多、质地不均匀、pH值异常升高、胺试验阳性、显微镜下线索细胞少见。
1、分泌物量增多支原体感染可刺激阴道黏膜导致分泌物明显增加,每日需频繁更换护垫。这种分泌增多现象在月经前后更为显著,与正常白带的周期性变化不同。患者常主诉内裤持续潮湿,但分泌物多呈稀水样而非凝乳状。临床检查可见阴道壁充血但无典型假膜覆盖。
2、质地不均匀感染后白带常呈现不均匀的絮状或泡沫样外观,搅拌后可见悬浮的微小颗粒。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均质分泌物不同,支原体感染的白带静置后可能出现分层现象。这种特殊质地与支原体破坏阴道微环境平衡,导致黏液分泌异常有关。
3、pH值异常升高正常阴道pH维持在3.8-4.5之间,支原体感染时pH常超过4.5。这种碱性变化源于支原体代谢产物中和乳酸杆菌产生的酸性物质。使用pH试纸检测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但需注意月经血、精液残留可能造成假阳性。
4、胺试验阳性约60%支原体感染者进行胺试验时释放鱼腥样气味,这是支原体分解氨基酸产生挥发性胺类物质所致。但该特征不如细菌性阴道病典型,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弱阳性。试验时应避免使用含金属离子的取样器具干扰结果。
5、线索细胞少见显微镜检查区别于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特征是较少观察到线索细胞。支原体主要附着于柱状上皮而非鳞状上皮,湿片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但上皮细胞边缘清晰。该特点可与加德纳菌感染进行初步鉴别。
支原体感染患者应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并每日更换。饮食上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减少高糖食物摄入。治疗期间禁止盆浴及阴道冲洗,性生活需使用避孕套。定期复查白带常规直至连续两次检测结果正常,配偶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排除混合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