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出现阴道炎可通过保持会阴清洁、使用安全药物、调整饮食、避免刺激物、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阴道炎通常由激素变化、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或过度冲洗阴道。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晾晒。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会阴。避免长时间使用护垫,潮湿环境易滋生致病菌。
2、使用安全药物妊娠期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克霉唑阴道片可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甲硝唑阴道凝胶适用于细菌性阴道病,乳酸菌阴道胶囊能调节菌群平衡。禁止自行使用口服抗真菌药或抗生素,妊娠早期尤其需谨慎。
3、调整饮食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提升免疫力。减少高糖食物摄入,血糖升高易诱发真菌感染。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排尿可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适量食用大蒜、蔓越莓等天然抗菌食物。
4、避免刺激物暂停使用香皂、沐浴露清洗会阴,化学物质可能破坏酸碱平衡。禁止盆浴、游泳或温泉活动,防止交叉感染。妊娠期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机械摩擦可能加重黏膜损伤。减少穿紧身裤、化纤材质衣物。
5、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需复查白带常规确认疗效,顽固性感染可能需延长疗程。妊娠晚期复发应及时干预,避免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分娩前需再次筛查,防止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出现分泌物异味、外阴灼痛需立即复诊。
妊娠期阴道炎管理需兼顾母婴安全,治疗期间监测胎动变化,出现宫缩频繁或阴道出血需急诊就医。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避免久坐压迫会阴。心理压力可能影响免疫力,可通过孕妇瑜伽等方式舒缓情绪。所有用药和护理措施均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参照非妊娠期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