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路感染需注意多饮水、及时用药、保持卫生、避免刺激及观察症状变化。主要措施包括增加液体摄入、规范抗生素治疗、加强个人清洁、减少尿道刺激物摄入以及监测病情进展。
1、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通过增加尿液生成可冲刷尿道细菌。推荐选择温开水、淡竹叶茶等温和饮品,避免含糖饮料或酒精加重炎症。排尿频率保持在每2-3小时一次,夜间也需避免长时间憋尿。
2、规范用药: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用药期间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整个疗程。若出现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复诊。
3、卫生管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1-2次,女性排便后擦拭应从前向后。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洗液。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洁外生殖器,感染期间建议暂停性行为。
4、饮食禁忌:
忌食辣椒、芥末等辛辣调料,减少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限制高糖食物摄入以免促进细菌繁殖,柑橘类水果可能刺激膀胱需适量食用。可适量摄入蔓越莓制品辅助抑制细菌黏附。
5、症状监测:
记录排尿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变化,若72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发热、腰痛需立即就医。治疗结束后1周建议复查尿常规,糖尿病患者及孕妇更需加强随访。反复发作超过3次/年需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不适。可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辅助调理,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局部压迫,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建立定时排尿习惯,长期久坐者每小时应起身活动。保持规律作息与平和心态,免疫力低下者可通过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若出现血尿、持续高热等预警症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