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一般需要在家隔离7-14天,具体隔离时间与症状严重程度、病毒排出情况有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患儿发病初期传染性较强,病毒可通过粪便、口腔分泌物、疱疹液等途径排出。多数患儿症状较轻,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伴有低热。这类患儿通常在发病后7天左右症状明显缓解,疱疹结痂干燥,病毒排出量显著减少,此时可解除隔离。部分患儿症状较重,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症状,病毒排出时间可能延长至10-14天。这类患儿需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疱疹完全结痂后才能解除隔离。隔离期间应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患儿使用的餐具、玩具等物品需单独消毒处理。
患儿隔离期间家长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患儿衣物、床单等应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解除隔离后仍应继续做好个人卫生管理,养成勤洗手习惯,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