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焦虑通常无须立即用药,可通过心理调节、生活方式改善等方式缓解。是否需要药物干预主要与症状持续时间、社会功能影响、共病情况、个体耐受性等因素有关。
1、症状持续时间若焦虑情绪持续超过2周且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心理科评估。短期应激反应可通过正念训练、呼吸放松等非药物方式缓解。
2、社会功能影响出现工作效率下降、社交回避等社会功能损害时,可能需短期联合抗焦虑药物。认知行为治疗可作为一线干预手段。
3、共病情况合并失眠或躯体化症状时,医生可能推荐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需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焦虑表现。
4、个体耐受性对非药物疗法反应不佳者,可考虑低剂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药期间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与不良反应。
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限制咖啡因摄入,必要时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