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多数患儿可自愈。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属于自限性疾病。
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A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病毒通常在7-10天内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对于无并发症的轻症患儿,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补液和口腔护理。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对肠道病毒无效,且可能增加肝肾负担。仅在重症病例出现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时,才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特殊治疗。
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就医。家长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衣物床单需每日消毒,隔离期应持续至症状消失后1周。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