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能会先出现拉肚子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以此为首发表现。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早期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随后出现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轻度腹泻、腹痛或恶心呕吐。这类症状多出现在发热后1-2天,粪便多呈稀水样,每日排便次数略有增加但一般不超5次。此时可能伴随舌苔增厚、口腔黏膜充血等前驱症状,但尚未出现典型疱疹。
少数患者可能以严重腹泻起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并伴随脱水表现。这种情况多见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腹泻可能持续3天以上,粪便中可见黏液但无脓血。此类患者往往更快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或肢体抖动,需警惕重症倾向。
手足口病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选择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家长应每日检查儿童手心、足底和口腔黏膜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精神萎靡时须立即就医。患病期间应隔离休息,对患儿粪便和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