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确诊的金标准是膀胱镜检查联合病理活检,其他辅助方法包括尿液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荧光膀胱镜和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1、膀胱镜活检:
通过尿道插入内窥镜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对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该方法能直观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病理结果可明确肿瘤分级分期,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检查前需局部麻醉,可能引起短暂血尿或排尿不适。
2、尿液细胞学检查:
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中脱落的肿瘤细胞,对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检出率较高。该方法无创且可重复操作,适合高危人群筛查,但低级别肿瘤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连续采集3天晨尿送检以提高准确率。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直径大于5毫米的膀胱占位,CT尿路造影能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MRI对肌层浸润评估更精确。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肿瘤分期,但无法替代病理诊断。
4、荧光膀胱镜:
在膀胱镜检查前灌注光敏剂,肿瘤组织会呈现特异性荧光显影。该技术能提高原位癌和微小肿瘤的检出率,尤其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但可能增加假阳性风险。
5、尿液肿瘤标志物:
检测尿液中核基质蛋白22、膀胱肿瘤抗原等特异性分子标记物。这些检查操作简便且无创,可作为筛查辅助手段,但存在一定假阳性率,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戒烟并减少油炸食品摄入。出现无痛性血尿应及时就医,确诊患者需定期复查膀胱镜,术后可适当进食十字花科蔬菜,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建议根据肿瘤分期选择经尿道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治疗方案,辅助治疗包括膀胱灌注化疗和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