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长包伴按压疼痛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感染、外耳道疖肿、淋巴结炎或耳部湿疹继发感染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抗过敏及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
1、毛囊炎:
耳部毛囊细菌感染是常见诱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表现为红色丘疹伴压痛,顶端可能出现脓点。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医生可能建议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2、皮脂腺囊肿感染: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肿继发感染时,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按压有波动感。初期可热敷促进炎症吸收,若形成脓肿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术,术后配合头孢类抗生素口服预防感染扩散。
3、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形成局限性化脓病灶,疼痛常放射至同侧头部。可能与挖耳损伤或污水入耳有关。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外敷,成熟疖肿需专业医生处理,切忌自行挤压以免引起软骨膜炎。
4、耳周淋巴结炎:
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大压痛,多继发于咽喉炎、中耳炎等邻近器官感染。触诊可及黄豆大小活动性结节,需针对原发病治疗,急性期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广谱抗生素。
5、湿疹继发感染:
过敏性湿疹搔抓后易合并感染,表现为糜烂渗出伴疼痛。需同时进行抗过敏和抗感染处理,避免接触洗发水等刺激性物质,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抗生素软膏。
日常需避免挤压患处,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洗浴时防止污水入耳。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包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有发热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腮腺炎等特殊感染。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选择透气性好的枕头减少局部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