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咳嗽可通过典型症状、过敏原接触史、特异性检查等方式综合判断。主要依据包括反复干咳超过4周、夜间或晨起加重、过敏体质背景、血清IgE检测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等。
1、典型症状:
过敏性咳嗽以阵发性干咳为主,通常无痰或少量白痰,咳嗽持续时间超过4周。特征性表现为夜间或清晨咳嗽加重,运动后、冷空气刺激或大笑时易诱发。部分患儿可能伴随过敏性鼻炎症状如鼻痒、打喷嚏。
2、过敏原接触史:
发病常与接触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相关,咳嗽症状在特定季节或环境中加重。需详细询问家庭环境、饲养宠物情况、近期饮食变化等。约60%患儿有湿疹、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
3、体征特点:
肺部听诊通常无哮鸣音,咽喉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鹅卵石样改变。部分患儿存在过敏性黑眼圈或鼻部横向皱褶。这些体征虽非特异性,但结合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4、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确认过敏状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是与哮喘鉴别的关键点。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明确致敏物质。
5、治疗性诊断:
按标准剂量使用抗组胺药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后,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但需排除感染后咳嗽、鼻后滴漏综合征等疾病,避免误诊。
日常需保持居室清洁,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品,使用防螨床罩。饮食上记录可疑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坚果等。增强体质锻炼可选择游泳等室内运动,雾霾天外出佩戴口罩。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过敏季节前2周可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若咳嗽持续超过8周或出现喘息,需及时复查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
腹部刀割伤可通过观察伤口特征、疼痛位置、伴随症状等综合判断受损部位,常见涉及器官包括皮肤、肌肉、肠道、肝脏、脾脏。
1、伤口特征:
浅表伤口仅伤及皮肤及皮下组织,表现为线性裂口伴渗血;深达肌层时可见肌肉断裂,伤口边缘不规则。若伤口持续涌出鲜红色血液提示动脉损伤,暗红色缓慢渗出多为静脉出血。胃肠内容物外溢或胆汁样液体流出需高度怀疑空腔脏器破裂。
2、疼痛定位:
右上腹剧痛可能伤及肝脏,疼痛向右肩放射提示膈肌受刺激;左上腹痛伴随左肩痛需警惕脾脏破裂。中腹部绞痛伴腹胀多与肠道损伤相关,耻骨上区锐痛可能为膀胱受损。疼痛范围扩大伴肌紧张常提示腹膜刺激征。
3、伴随症状:
呕血或黑便提示上消化道损伤,血尿可能为肾脏或输尿管创伤。呼吸困难伴随腹部伤口需考虑膈肌穿透伤。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现多提示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需紧急处理。
4、体征变化:
肠鸣音消失伴进行性腹胀提示肠管损伤可能,移动性浊音阳性说明腹腔积血超过500毫升。肝区叩击痛阳性需排除肝脏裂伤,脾区压痛进行性加重可能为脾包膜下血肿扩大。
5、辅助检查:
床旁超声可快速评估腹腔积血情况,诊断性腹腔穿刺对判断脏器损伤有重要价值。CT检查能明确损伤具体部位及程度,血常规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有助于判断出血量。
发生腹部刀割伤后应立即平卧制动,用清洁敷料加压包扎伤口。避免自行拔出刀具或冲洗深部伤口,禁食禁水直至排除消化道损伤。建议所有穿透伤患者尽快就医,途中注意监测意识状态与生命体征。恢复期需保持伤口干燥,逐步增加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二次出血。定期复查腹部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感染征象需及时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