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肚子疼、拉肚子后发烧可能由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食物中毒或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部分患儿会出现低热。治疗以补液为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需静脉补液。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黏液脓血便,常伴有高热。患儿可能出现里急后重感,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确诊需进行粪便培养,治疗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注意隔离措施。
3、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好发于秋冬季。典型表现为水样便、呕吐和发热,病程约3-7天。重点在于预防脱水,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严重脱水需住院治疗。
4、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或被污染食物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可能伴有发热。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治疗以对症为主,严重感染需抗生素治疗。注意饮食卫生可有效预防。
5、肠道寄生虫感染:
蛔虫、蛲虫等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腹痛、腹泻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确诊需粪便检查,治疗使用驱虫药物。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生食不洁食物。
患儿出现腹泻伴发热时,建议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少量多次饮用米汤、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宜清淡,暂时避免油腻、高糖食物。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或血便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保持手部卫生,患儿用品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