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可能由焦虑情绪、抑郁状态、压力过大、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因素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药物辅助等方式干预。
1、焦虑情绪:持续担忧或过度思考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建议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紧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劳拉西泮、阿普唑仑、丁螺环酮等抗焦虑药物。
2、抑郁状态:情绪低落伴随早醒是典型表现,可能与5-羟色胺分泌异常有关。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帕罗西汀、米氮平等抗抑郁药可改善症状。
3、压力过大:工作负荷或生活事件导致的慢性压力会扰乱褪黑素分泌节律。建立规律作息结合运动减压,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镇静催眠药。
4、创伤应激:创伤回忆引发的夜间警觉性增高属于病理性反应,需专业心理治疗。伴有闪回症状时,医生可能开具喹硫平、帕罗西汀、普萘洛尔等药物控制症状。
保持卧室环境黑暗安静,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生评估。长期失眠需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