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多数为生理性囊肿或良性病变,可能由黄体囊肿、卵泡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输卵管积水或囊腺瘤等因素引起。
1、黄体囊肿:
排卵后黄体未及时消退形成的生理性囊肿,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可能伴随月经周期后半段的轻微下腹坠胀感。多数在2-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吸收,超声监测即可。
2、卵泡囊肿:
成熟卵泡未破裂或闭锁形成的囊性结构,常见于育龄期女性。通常无自觉症状,偶有月经周期延长表现。直径小于4厘米的囊肿可通过观察等待自然消退。
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形成的陈旧性出血囊肿,超声特征为"磨砂玻璃"样回声。可能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等症状,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与影像学评估良恶性。
4、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炎症导致的液体积聚,呈腊肠型囊性结构。常伴有慢性盆腔痛、不孕病史,需结合输卵管造影检查确诊。反复发作需考虑腹腔镜手术治疗。
5、囊腺瘤:
卵巢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分为浆液性或粘液性两类。生长缓慢但可能增大至10厘米以上,超声可见分隔或乳头状突起,肿瘤标志物正常者可限期手术切除。
发现附件区囊性包块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扭转,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观察变化。日常保持外阴清洁,经期避免性生活。饮食注意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若出现突发腹痛、包块迅速增大或绝经后新发囊肿,需及时就诊排除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