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效果通常不理想。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或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主要包括卧床牵引、镇痛药物、营养支持等方式,但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卧床牵引:
通过持续重力牵引维持骨折端对位,需严格卧床8-12周。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且骨折愈合后患肢可能出现短缩畸形,影响行走功能。
2、药物镇痛:
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但无法改善骨折稳定性。老年患者需警惕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营养干预:
需补充蛋白质、维生素D及钙剂促进骨愈合,每日建议摄入1.2-1.5g/kg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至4-6个月,增加并发症风险。
4、并发症防控:
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约30%患者会出现泌尿系统感染,需保持会阴清洁并监测尿常规。
5、功能受限:
保守治疗患者仅约20%能恢复伤前活动能力。髋关节活动度平均损失40%-60%,多数需借助助行器行走,日常生活依赖程度显著增加。
建议在医生评估后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预后,每日进行直腿抬高、踝关节屈伸等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助行器辅助站立。饮食需增加乳制品、深海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配合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家属应协助记录出入量及皮肤状况,发现下肢肿胀、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