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习惯、乳腺疾病史、环境暴露等。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早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晚期可能出现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溢液等症状。
1、遗传因素部分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通过家族遗传获得。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概率显著增高,直系亲属患病会使自身风险增加。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
2、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可能诱发癌变。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育、未哺乳等都会延长雌激素暴露时间。外源性雌激素如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也可能增加风险。这类人群应注意控制激素使用时长,定期监测乳腺健康。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都会增加乳腺癌风险。脂肪组织可产生雌激素,肥胖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酒精会干扰肝脏代谢雌激素的能力。建议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多摄入蔬菜水果。
4、乳腺疾病史既往有乳腺增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疾病可能恶变。特别是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放射线暴露如胸部放疗史也是高危因素。这类患者需要密切随访,每6-12个月复查乳腺影像学检查。
5、环境暴露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有机溶剂、农药等环境致癌物可能损伤乳腺细胞DNA。夜间人工光源暴露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内分泌平衡。工作中接触有害物质者应做好防护,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检查。
预防乳腺癌需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宜体重,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限制酒精摄入,避免不必要的雌激素暴露。建议20岁以上女性每月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筛查。发现乳房肿块、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较高,规范治疗配合心理疏导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