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肺部听诊音特点主要为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呼吸音减弱、湿啰音和胸膜摩擦音。
1、哮鸣音:
哮鸣音是支气管哮喘最具特征性的听诊表现,由气流通过狭窄气道产生的高调哨笛音。典型表现为双侧弥漫性、呼气相为主的连续性干啰音,严重时可贯穿整个呼吸周期。哮喘急性发作时,哮鸣音响度与气道痉挛程度相关,但极重度发作时可能因通气量极度下降而减弱甚至消失。
2、呼气相延长:
由于小气道痉挛和黏液栓形成,患者呼气时气流受阻,导致呼气时间明显长于吸气时间。通过对比吸呼比可客观评估气道阻塞程度,正常吸呼比为1:1.5,哮喘患者可达1:3以上。这种改变在轻度发作时即可出现。
3、呼吸音减弱:
随着病情进展,广泛支气管痉挛和黏液栓塞可导致肺泡通气量下降,表现为呼吸音普遍减弱甚至消失。该体征常提示危重发作,需警惕呼吸衰竭可能。儿童患者因胸壁较薄,呼吸音减弱表现可能不如成人明显。
4、湿啰音:
部分患者可闻及细湿啰音,多由气道炎症渗出物或合并感染所致。湿啰音通常分布不对称,以中下肺野为主。若湿啰音持续存在或伴随发热,需考虑合并支气管炎或肺炎的可能。
5、胸膜摩擦音:
少数重症患者因剧烈咳嗽导致胸膜损伤,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这种粗糙的搔抓样声音在吸气末最明显,改变体位可能消失。需注意与心包摩擦音鉴别,后者与心跳同步。
支气管哮喘患者日常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可改善肺功能,但冬季户外运动需佩戴口罩防冷空气刺激。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限制可能诱发过敏的海鲜、坚果等食物。监测峰流速值变化,遵医嘱调整药物,急性发作时及时就医。
肺部病变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
1、咳嗽:
长期持续性干咳或咳痰是肺部病变的常见早期表现,可能与支气管黏膜受刺激或肺部炎症有关。若咳嗽持续两周以上且无感冒症状,需警惕肺部异常。吸烟者出现咳嗽加重或性质改变时更应重视。
2、痰中带血:
咳出的痰液中带有血丝或铁锈色分泌物,可能提示支气管黏膜损伤或肺泡出血。这种症状在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部肿瘤中较为多见,少量咯血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胸痛:
胸部隐痛或刺痛感可能源于胸膜受刺激,疼痛常随深呼吸或咳嗽加重。肺部病变引起的胸痛多位于病变侧,需与心脏疾病相鉴别。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不适。
4、呼吸困难: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逐渐发展为静息时也感呼吸费力。这与肺组织受损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有关,常见于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夜间平卧时加重的呼吸困难可能提示心功能不全。
5、体重下降:
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超过5%需引起警惕,肺部慢性感染或肿瘤常导致消耗性改变。伴随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时,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或代谢异常有关。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和二手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C。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长期吸烟者建议每年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改善通气功能,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