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伤后起水泡可通过冷敷处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外用药物修复、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晒伤通常由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皮肤屏障受损后出现炎症反应,严重时导致表皮与真皮分离形成水泡。
1、冷敷处理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冷藏后的生理盐水纱布,轻轻敷在水泡周围皮肤10-15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红肿灼热感,但需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或过度压迫水泡。每日重复进行3-4次,持续至急性炎症消退。
2、保持皮肤清洁用温和的无皂基清洁剂冲洗晒伤区域,水温控制在30℃以下。清洁后轻拍干水分,保留完整水泡表皮作为天然保护层。若水泡破裂,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
3、避免抓挠水泡表皮能降低继发感染概率,强行撕脱会延缓愈合。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反应,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剪短指甲。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睡眠时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
4、外用药物修复完整水泡可外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破损后改用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含有芦荟或维生素E的乳液能缓解干燥脱屑,但应避开开放性创面。使用前需清洁双手,沿毛囊方向薄层涂抹。
5、及时就医若水泡面积超过掌心大小、伴随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可能需医生进行无菌抽吸处理。严重晒伤会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液治疗。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人群更应尽早就诊评估。
恢复期间需避免二次日晒,外出时穿戴UPF50+防晒衣帽。每日饮用2000毫升以上水分,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蓝花等食物。晒伤后1-2周内禁用去角质产品,新皮肤完全再生前不宜进行游泳或剧烈运动。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晒伤后的精神状态监测,出现嗜睡或呕吐应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