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尿道疼痛可能由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性传播感染等原因引起。
1、尿道炎:尿道黏膜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淋球菌等。排尿时尿液刺激发炎部位会产生灼烧感,可能伴随尿道口分泌物增多。需进行尿常规及病原体检测,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2、膀胱炎:膀胱黏膜炎症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尿道疼痛,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伴下腹坠胀。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生,常见于饮水不足或憋尿后。治疗需增加饮水量,必要时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3、尿路结石:尿道或膀胱结石移动时划伤黏膜引发锐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超声检查能明确结石位置,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碎石或腔镜手术。
4、前列腺炎:男性前列腺充血肿胀压迫尿道,表现为排尿初期的刺痛感,可能伴会阴部胀痛。慢性前列腺炎需配合温水坐浴和α受体阻滞剂,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足疗程抗生素治疗。
5、性传播感染:淋病或衣原体感染导致尿道脓性分泌物和排尿剧痛,多有高危性行为史。需进行分泌物涂片检查和核酸扩增试验,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时治疗,使用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
日常应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尿道刺激症状。女性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或久坐压迫会阴部。出现血尿、发热或腰痛需立即就医,警惕肾盂肾炎等上行感染风险。定期进行尿常规复查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和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