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湿疹发痒需警惕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真菌感染、银屑病及淋巴瘤等疾病。湿疹样皮损可能由过敏原刺激、皮肤屏障受损、微生物定植、免疫异常或肿瘤因素诱发,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伴剧烈瘙痒。
1、接触性皮炎接触化纤衣物、金属扣或洗涤剂等致敏物质后,皮肤发生Ⅳ型变态反应。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疱疹,瘙痒明显但无全身症状。需避免搔抓,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缓解症状,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
2、特应性皮炎与遗传性皮肤屏障缺陷相关,常见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后背受累时可见干燥性鳞屑斑片。慢性期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易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建议使用尿素软膏保湿,急性期短期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合并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3、真菌感染糠秕马拉色菌感染导致的花斑癣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后背出现圆形色素减退或沉着斑,表面覆糠状鳞屑。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抗真菌治疗可选用酮康唑洗剂洗澡,联用联苯苄唑乳膏局部涂抹,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
4、银屑病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后背出现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云母状鳞屑,刮除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调节角质形成,配合卤米松乳膏抗炎,光疗或阿维A胶囊适用于顽固病例。
5、淋巴瘤蕈样肉芽肿等皮肤T细胞淋巴瘤早期可表现为顽固性湿疹样皮损,瘙痒剧烈且对常规治疗无效。皮损逐渐进展为浸润性斑块或肿瘤,需通过皮肤活检确诊。治疗需依托肿瘤科进行光动力疗法、干扰素或化疗等综合干预。
日常需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过热洗澡及碱性沐浴露刺激。控制室内湿度在50%左右,减少尘螨接触。记录可疑致敏物接触史,瘙痒剧烈时冷敷比抓挠更安全。若皮损持续扩散、出现脓疱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或常规治疗2周无效,须及时至皮肤科完善斑贴试验、真菌镜检或病理检查。合并糖尿病、免疫抑制等基础疾病者更应警惕特殊感染或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