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可能由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肾病等原因引起。慢性肾炎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肾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泡沫尿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等。
2、糖尿病肾病持续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典型表现为水肿、蛋白尿。临床常用厄贝沙坦、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药物控制病情。
3、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可能攻击肾脏组织。常伴随关节痛、皮疹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
4、遗传性肾病多囊肾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肾脏结构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血尿。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常用托伐普坦、特拉唑嗪等药物。
建议慢性肾炎患者限制钠盐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