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发热时患者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出汗、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症状。治疗发热需根据病因采取退热药物、物理降温或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措施。
1、体温升高是发热的核心表现,通常体温超过37.5℃即可定义为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因素刺激,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身体通过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较高体温。轻度发热可通过多饮水、休息和物理降温缓解,如使用温水擦浴或冰袋敷额头。
2、寒战是发热的常见伴随症状,表现为全身肌肉不自主收缩,产生颤抖感。寒战是身体通过肌肉活动增加产热的一种方式,通常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阶段。寒战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可服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3、出汗是体温下降时的常见表现,当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身体通过出汗增加散热。出汗过多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4、头痛和肌肉酸痛是发热的常见全身症状,与炎症介质释放和代谢产物积累有关。头痛可通过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肌肉酸痛则可通过热敷或轻度按摩改善。
5、乏力是发热的常见伴随症状,与能量消耗增加和代谢紊乱有关。发热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发热是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正常反应,但持续高热或伴随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