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通常<7.0%。具体标准受年龄、并发症、病程长短、低血糖风险等因素影响。
1、空腹血糖:
理想空腹血糖范围为4.4-7.0毫摩尔/升。对于年轻、病程短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更严格控制在6.1毫摩尔/升以下;老年患者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可适当放宽至8.0毫摩尔/升。测量应在早晨进食前进行,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
2、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0.0毫摩尔/升,最佳值为<7.8毫摩尔/升。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风险密切相关,需通过饮食分餐、合理运动及药物联合控制。使用促泌剂或速效胰岛素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餐后1-2小时血糖波动。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主要目标值为<7.0%。年轻患者可追求<6.5%,而频发低血糖或高龄患者可放宽至<8.0%。每3-6个月检测一次,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4、特殊人群标准:
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5.3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7.8毫摩尔/升;儿童青少年建议糖化血红蛋白<7.5%;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个性化设定目标,避免低血糖风险。
5、动态监测指标:
采用持续葡萄糖监测时,目标范围内时间应>70%,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的时间占比<4%。夜间血糖波动幅度不宜超过3.0毫摩尔/升,尤其需防范凌晨低血糖事件。
除定期监测血糖外,建议患者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注意足部护理与口腔卫生,每半年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