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高钠饮食、肥胖、长期精神紧张、慢性肾脏疾病等。
1、诊室血压测量诊室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主要依据,要求患者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分钟后测量,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汞柱血压计。测量时需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后立即测量。若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毫米汞柱,需间隔1-4周重复测量确认。
2、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诊室血压的补充诊断方法,其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白天平均血压≥135/85毫米汞柱,夜间平均血压≥120/70毫米汞柱。该方法能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更准确评估血压昼夜节律。
3、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为≥135/85毫米汞柱,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天早晚各测量2-3次,连续测量7天。家庭血压监测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白大衣效应,但需注意测量方法的规范性。
4、高血压分级根据血压升高程度分为1级高血压140-159/90-99毫米汞柱、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毫米汞柱和3级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分级有助于评估心血管风险并指导治疗策略,级别越高,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5、特殊人群诊断老年人可能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且舒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