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通常需进行妇科检查、分泌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五项检查。
1、妇科检查:
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评估子宫大小、质地及压痛情况。慢性炎症常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质地偏硬,宫体可有轻度压痛。检查时需注意与盆腔其他器官的粘连体征。
2、分泌物检测:
采集宫颈管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测可提高衣原体检出率。
3、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严重者伴宫腔积液。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水肿带,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病变。
4、宫腔镜检查:
直视下观察宫腔形态,慢性炎症典型表现为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灶及微小息肉样增生。可同步进行可疑病灶靶向活检,准确率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
5、病理活检:
组织学诊断是金标准,特征性改变包括浆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腺体萎缩。子宫内膜取样应选择月经周期增殖中期,避免激素影响病理判断。
确诊后需避免盆浴及性生活,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饮食宜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C增强黏膜修复能力。适度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会阴部的运动。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炎症指标,监测子宫内膜修复情况。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中成药和辅助药物三类。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康妇炎胶囊等。
1、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多数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细菌有效。甲硝唑则针对厌氧菌感染,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2、中成药:
妇科千金片具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的功效,可缓解慢性炎症引起的下腹坠痛。金刚藤胶囊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炎。中成药需辨证使用,疗程相对较长。
3、辅助药物:
康妇炎胶囊含有多味中药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部分患者可配合使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辅助药物主要起协同治疗作用,不能替代主要治疗药物。
4、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用药后若出现皮疹、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慢性子宫内膜炎容易复发,完成疗程后需定期复查。
5、联合治疗: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对于合并盆腔粘连的患者,药物需与物理治疗配合。绝经后患者可能需补充雌激素辅助治疗,具体方案由医生评估决定。
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月经期要勤换卫生用品,保持外阴干燥清洁。治疗期间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方案。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