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钟,运动时最高心率约为220减去年龄。心率异常可能由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心力衰竭等因素引起。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或睡眠状态。病理情况下可能与窦房结功能异常、颅内压增高、低温等因素有关。轻度无症状者无须治疗,严重者可出现头晕乏力,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干预。
2、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会导致心率显著下降,二度以上传导阻滞可能出现心悸黑朦。动态心电图可明确分型,一度阻滞通常观察,三度阻滞需安装心脏起搏器。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是常见诱因。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导致基础心率减慢。患者常伴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可改善症状,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率变化。
4、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时心脏代偿性加速泵血,重度贫血患者静息心率可能超过100次/分钟。缺铁性贫血需补充琥珀酸亚铁,同时排查消化道出血等病因。心率持续增快可能诱发心肌缺氧。
5、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时会出现心率代偿性增快,同时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使用美托洛尔等药物控制心率。急性发作时心率可达120次/分钟以上。
日常应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规律监测晨起静息心率。运动时建议佩戴心率带监测,将运动强度控制在靶心率范围内。出现持续心率异常或伴随胸痛晕厥时,应及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关注心率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