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吃药后仍疼痛可能与药物不对症、耐药性、合并感染、过敏反应或疾病进展有关。咽喉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咽部疼痛、红肿、吞咽困难等症状。
1、药物不对症咽喉炎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若为病毒性咽喉炎使用抗生素则无效。病毒性咽喉炎通常伴随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需对症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或奥司他韦胶囊。细菌性咽喉炎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头孢克肟分散片。
2、产生耐药性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使原有药物失效。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咽部脓性分泌物增多,需通过咽拭子培养重新选择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片或左氧氟沙星片。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过早停药。
3、合并其他感染咽喉炎可能合并真菌感染或支原体感染,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真菌性咽炎常见于免疫力低下者,口腔可见白色伪膜,需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支原体感染需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分散片。
4、药物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药物成分过敏,反而加重咽喉黏膜损伤。过敏时可能出现皮疹、喉头水肿,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如青霉素V钾片,改用替代药物如罗红霉素胶囊,并配合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治疗。
5、疾病进展并发症未及时控制的咽喉炎可能发展为扁桃体周围脓肿或咽后间隙感染。会出现剧烈疼痛、张口受限、颈部淋巴结肿大,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等强效抗生素,必要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咽喉炎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室内保持适宜湿度,戒烟限酒。若用药3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高热、呼吸困难,需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慢性咽喉炎患者可定期用复方硼砂含漱液维护,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