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感染艾滋病后,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同时配合心理支持和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1、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管理的核心,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三联药物组合,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多替拉韦,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产生耐药性。
2、定期监测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CD4+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可以反映免疫功能状态;病毒载量则直接体现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通过定期检查,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心理支持对艾滋病患者至关重要。感染后,患者可能面临社会歧视、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支持小组和家庭关怀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4、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戒烟限酒也是重要的健康管理措施。
5、预防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由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更容易感染结核病、肺炎等疾病。接种疫苗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以及避免接触感染源,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艾滋病后,通过科学治疗和综合管理,患者仍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基础,同时心理支持和健康管理也不可忽视。定期监测、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感染是长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努力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