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发热不退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病毒性发热通常由免疫力低下、病毒毒力强、合并细菌感染、基础疾病未控制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重复进行物理降温。
2、补充水分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导致体温调节障碍。家长需观察儿童排尿量及口腔湿润度。
3、药物退热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解热镇痛药可阻断前列腺素合成。使用前需排除药物过敏史,避免与同类药物叠加使用。
4、就医评估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嗜睡、皮疹、颈部僵硬需急诊。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鉴别细菌病毒感染,必要时进行病毒抗原检测。
发热期间保持室内通风,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肺负荷。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用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