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长期炎症刺激导致的半透明水肿样赘生物,主要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流涕、面部胀痛等症状。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慢性鼻炎或鼻窦炎会导致黏膜水肿增生,逐渐形成息肉样组织。这类患者需积极控制感染,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糖皮质激素药物减轻炎症反应。
2、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患者因黏膜持续处于高反应状态,易诱发鼻息肉形成。这类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片等抗过敏药物,配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局部抗炎。
3、阿司匹林不耐受部分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敏感,可能诱发鼻息肉合并哮喘的三联征。此类人群应禁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需在呼吸科和耳鼻喉科联合指导下进行,可能涉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免疫调节治疗。
4、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或中鼻甲气化等结构问题会导致通气异常,增加息肉发生概率。对于严重影响通气功能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或中鼻甲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5、遗传代谢因素囊性纤维化等遗传性疾病可能伴随鼻息肉高发,这类患者需进行全身系统评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可通过鼻内镜手术切除息肉改善局部症状。
鼻息肉患者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改变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防止并发鼻窦炎或颅内感染。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防止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