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饮食不当引起,可能伴随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1、腹痛腹痛是肠胃炎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难忍不等,常与肠蠕动增强有关。进食后疼痛可能加重,排便后可暂时缓解。腹痛发作时建议暂时禁食,避免刺激胃肠黏膜。
2、腹泻肠胃炎患者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呈稀水样或糊状,严重时可达10次以上。病毒性肠胃炎粪便多无黏液脓血,细菌感染可能伴有血便。持续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恶心呕吐胃部炎症刺激会引起反射性恶心,严重时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呕吐期间应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缓解后尝试少量饮用温水,避免进食固体食物。
4、发热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肠胃炎常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之间。儿童患者发热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发热时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使用退热药掩盖病情。
5、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会导致明显的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厌食。急性期建议选择米汤、粥类等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少渣的半流质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
肠胃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腹泻期间推荐采用BRAT饮食方案,即香蕉、米饭、苹果泥和吐司等易消化食物。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时,需立即就医。日常需加强手卫生,注意食物清洁与充分加热,预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