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损伤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采集等方式诊断。关节损伤可能由外伤、退行性病变、炎症反应、代谢异常、先天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关节肿胀程度、皮肤颜色变化及畸形状态,触诊评估局部压痛点和关节稳定性,动诊测试关节活动范围及特殊体征。抽屉试验可判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麦氏征用于检测半月板撕裂,浮髌试验有助于诊断关节腔积液。
2、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能显示骨折、关节脱位和骨质增生等结构改变,CT扫描对复杂骨折和微小骨损伤分辨率更高,MRI可清晰呈现软骨、韧带和滑膜等软组织病变。超声检查适用于浅表关节动态评估,骨扫描对早期骨代谢异常敏感。
3、关节镜检查通过微创技术直接观察关节腔内结构,可同时进行半月板修复、游离体取出等治疗。膝关节镜最常用,能准确评估半月板损伤程度,肩关节镜可诊断盂唇撕裂,腕关节镜适用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检查。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测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和血沉反映炎症活动度,类风湿因子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关节液分析可鉴别化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尿酸检测对代谢性关节病有诊断价值。
5、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疼痛特点和病程演变,了解既往关节疾病史和家族遗传史。创伤性损伤需明确外力作用方向,退行性病变关注年龄和职业因素,炎症性关节病需记录晨僵时间和伴随症状。
关节损伤诊断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可采用RICE原则进行护理,慢性损伤患者建议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保持适宜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寒冷季节注意关节保暖。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复诊,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或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