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能导致屈光不正,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疾病,而屈光不正通常与角膜或晶状体形态异常有关。
青光眼患者若长期眼压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角膜水肿或晶状体位置改变,进而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屈光不正。例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角膜水肿会造成短期内近视度数加深。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若长期使用缩瞳药物,可能通过调节痉挛诱发调节性近视。部分晚期青光眼患者因晶状体前移或后囊混浊,可能出现散光或远视漂移。
多数青光眼患者在规范治疗下不会出现明显屈光问题。通过药物、激光或手术将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角膜和晶状体形态通常可保持稳定。儿童青光眼患者需特别注意,其眼球壁较软,长期高眼压可能影响眼球发育,导致轴性近视或散光。
建议青光眼患者每3-6个月进行验光检查,及时发现屈光变化。若出现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复查眼压和眼底。日常避免长时间低头、暗环境用眼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遵医嘱使用降眼压滴眼液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合并屈光不正者可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但需避免压迫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