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可通过体位管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饮食调整、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动脉瘤破裂、外伤等原因引起。
1、体位管理发病初期需绝对卧床,头部抬高15-30度以减轻颅内压。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压疮形成。肢体保持功能位摆放,防止关节挛缩。躁动病人需使用床栏保护,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约束带。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维持在140-160毫米汞柱。观察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出现剧烈头痛或呕吐需警惕再出血可能。
3、呼吸道护理昏迷患者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定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氧疗时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气管切开患者需每日消毒切口,及时更换敷料。雾化吸入帮助稀释痰液。
4、饮食调整吞咽障碍者早期采用鼻饲喂养,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糊状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避免过硬、过热及刺激性食物。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
5、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被动关节活动,每日2-3次。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手段。语言障碍者进行发音训练,从单字开始循序渐进。肢体功能锻炼需遵循由近端到远端的原则。
脑出血恢复期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菠菜等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有助于功能恢复。定期复查头颅CT,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出现头痛加剧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