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少可能由饮水量不足、出汗过多、泌尿道感染、肾脏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饮水量不足:
水分摄入不足是儿童尿量减少最常见的原因。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可能忽略及时补水;学龄期儿童常因玩耍忘记喝水。建议观察孩子口唇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降低,并记录每日饮水量。
2、出汗过多:
高温环境、剧烈运动或发热时,体液通过汗液大量蒸发,导致尿液浓缩。需注意环境温度调节,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发热患儿应按医嘱进行退热处理。
3、泌尿道感染:
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会引起排尿疼痛,孩子可能因恐惧而刻意减少排尿。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液浑浊等症状,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常用抗生素包括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
4、肾脏疾病:
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变会影响尿液生成。这类疾病往往伴有眼睑浮肿、血压升高或血尿,需通过肾功能检查、肾脏B超进一步诊断,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5、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过敏药、利尿剂或中药可能影响排尿功能。若尿少现象出现在用药后,应查阅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保证每日饮水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30-50毫升,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运动前后做好水分补充;观察排尿频率和尿量变化,若24小时尿量少于300毫升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排尿时间、尿量及尿液颜色,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注意会阴部清洁,女孩应从前向后擦拭,预防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