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纤维蛋白原偏高通常属于妊娠期生理性改变,可能与血液浓缩、炎症反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脏合成功能增强、遗传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因素有关。
1、血液浓缩:
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可导致相对性血液浓缩,促使纤维蛋白原代偿性升高。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2、炎症反应:
妊娠期隐性感染或亚临床炎症状态会刺激肝脏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需排查尿路感染、牙龈炎等潜在感染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会激活凝血系统,纤维蛋白原可升高至4-6克/升。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需密切监测并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4、肝脏合成功能增强:
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肝脏合成纤维蛋白原,妊娠晚期水平可达非孕期的2-3倍。这种生理性升高通常不超过5克/升,分娩后6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5、遗传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少数患者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突变,表现为持续性纤维蛋白原增高。需结合家族史和基因检测确诊,妊娠期间需加强血栓预防措施。
建议孕妇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适当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改善血液循环,定期进行凝血功能、血压和尿常规检查。出现下肢肿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